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电动两轮车产业变迁,从底线竞争转向上限竞争

   2022-01-19 618

经济学中有个观点,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这句话,放在电动两轮车的标准化中尤为恰当。



当业界对企业倒闭、市场监督不再敏感,对低价策略、招商政策不再蜂拥竞逐;当越来越多的产业规律开始在电动两轮车行业开始显现;当企业开始花费大量精力去抢占续航、动力、智能、锂电等定位。



可以说,电动两轮车产业在2021年真正开始从以价格战为主导的“底线之争”,转向以产品技术、生态构建为核心的“上限竞争”,或许从此刻起,行业才进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毫无疑问,对电动两轮车产业来说,即将过去的2021,注定是产业发展史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坐标。



什么是底线竞争?即在某种竞争中,为了达到目的而达到的某种最低级、最基本的要求。



对“底线”一词,了解电动两轮车产业的人都不会陌生。在过去的几年中,频频击破底线的行为在这个行业并不罕见,通过低配、减配、翻新配件形成成本优势,一度成为很多中小品牌渠道开拓、撬动销量的“秘笈”。



大量的劣质产品流向市场,导致的是全国性的电动两轮车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屡屡登上各地的民生消费新闻。可以说,新国标落地前的电动两轮车行业,堪称是行业发展20余年来的一段黑历史。



进入标准化时代后,电动两轮车的价格战并未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其价格战的内核已经发生改变。头部品牌为抢占市场,以资本和规模效应进行降维打击;腰部品牌为求得一席容身之地,不得不跟进战术,同时也包括一些品牌在标准化后最后的疯狂,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价格战力度。在不断地降维打击和洗牌调整之下,行业围着新国标换购的风口又打了两年的价格战。



众所周知,价格战是非常典型的底线竞争,曾经被行业视为是永远无法去除的顽疾,但这种底线竞争在2021年开始真正步入尾声,以消费需求为核心的技术性能、生态和服务正在驱动着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上限竞争阶段。



在行业从千家企业不断洗牌至今后,数据可查的规模型电动车生产企业已经不足200家,而随着年终陆续传来的企业倒闭消息,预计明年真正在市场上有一战之力的企业也只会有几十家而已。对自新国标落地前就在横扫市场的头部阵营而言,也到了真正开始享受福利的时刻。



记得某头部企业高层曾言道,2022年才是大家开始赚钱的时候。那究竟该如何在新国标后时代真正开始赚钱,各大品牌围绕着不同维度的“上限竞争”值得探究。另外,一些跨界巨头所带来的产业外思维模式,也将给电动两轮车行业带来新的解题方案。



性能上限:长续航只是第一步



对众多车企来说,长续航可以说是其在新国标时代下首个极具消费端认知度的性能标签,也让一些先行的品牌趁势攫取了不少的销量。但从2021年的情况来看,续航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标配。



但必须要看到的是,一些品牌之间主打的续航数值或许比较接近,但其内在的支撑逻辑却不尽相同。有人靠核心技术创新,也有人靠的是电池容量的累积,这一点或许现阶段还能糊弄一下消费者,匹配与其他品牌之间的竞争,但长期以往,后者终究会被越来越懂车的消费者所识破和淘汰。



在续航数值的呈现方面,无论是汽车还是摩托车都是以“公里”为计算单位,这也是普罗大众的一致认知,个别品牌依旧在用“里”来混淆视听,只追求数字上的领先,就真的没有想过或许会因为误导消费而翻车?



在续航成为标配的基础上,很多企业也在追求新的性能突破口,比如对北方用户极为重要的耐寒性,以及动力操控性能等方面,预计将成为下一轮的竞争元素。



智能化上限:更加多元化的电动出行未来



智能化一词,在电动车行业由来已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头部品牌和跨界品牌将成为智能化的玩家,而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将会被排除在竞争序列之外。



对比电动汽车而言,智能化之于电动两轮车是个略显尴尬的命题。一是车主是否需要有那么多智能化应用性能的匹配;二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至少在现阶段根本不会为智能化的成本增加而买单;三是究竟如何打破单机自嗨,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生态。



从2021年的销售情况来看,主打智能化的电动车销售占比依旧是凤毛麟角,主要集中在部分乐于尝鲜的年轻群体,该市场在2022年预计也不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在标准更迭的时代,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更愿意去迎合标准化去做基础性投入,即以最低的成本支出满足上路需求即可。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有品牌能够在低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打造智能化产品,同时也建立起开放式的智能化生态,那无疑将会掌握该市场的话语权。



生态上限:换电将成为下一个角斗场



换电市场被视为是传统电动两轮车领域的下一个角斗场。相对于国外电动车市场的“起步即换电”,国内电动车市场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充电”习惯需要一段时间去更改,而《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禁止电动车进楼的政策出台,有望渠道换电布局的进一步加速。



现阶段,电动两轮车的换电需求主要集中在外卖、快递等B端商用市场。相关数据估计,到2025年,换电服务在外卖、快递等B端市场的渗透率将超过50%,而在面向普通用户的C端市场渗透率将超过10%。而电动两轮车的锂电化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换电服务的开展。



目前,雅迪、爱玛等少量头部品牌都已经提前行动规划换电生态的构建。跨界而来的哈啰在换电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而同样宣布将进军电动两轮车领域的五菱工业同样也是起步即换电。



结语



事实上,无论是车辆性能提升,还是智能化的探索,亦或是换电生态的构建,本质上都是在不断强化电动车用户的体验。



在追求用户体验的提升上,无论是任何行业、任何品牌,向来只有底线,没有上限,当然这个底线不是只价格,而是安全和品质的底线。这一点对很多企业都不是问题,但究竟该如何打造超出用户预期的上限,才是摆在诸多车企面前的核心问题。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相关配件行情
推荐配件行情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