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协同:武汉枢纽的产业链生态构建
作为中国机博会核心专业展,2025武汉国际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通过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双向赋能,构建起覆盖全球 20 余个国家的产业合作网络,成为链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超级枢纽。
国际资源的集聚与技术共振
德国通快集团的五轴激光焊接机器人,集成 AI 自适应控制系统,与东风汽车现场签署 5 亿元采购协议,焊接效率提升 27%。日本发那科的协作机器人,通过力控传感器实现人机协同装配,良品率达 99.97%,与华为联合开发的 5G 远程运维系统已在武汉光谷试点应用。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武汉与汉诺威米兰、东浩兰生共建 “中德工业机器人联合实验室”,目标三年内实现高精度减速器国产化率突破 80%。
本土企业的出海与生态输出
锐科激光与航天增材联合开发的增材制造激光器,在 600mm 大尺寸金属 3D 打印设备中实现钛合金高质量打印,产品出口至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麻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通过展会平台,与德国采埃孚达成离合器膜片弹簧供应链合作,国内市场占有率从 25% 提升至 35%,同时打开欧洲高端市场。岚图汽车的 “共岚图” 出海战略,在意大利塞尔贝洛尼宫发布高端车型,首批 100 辆车被抢购一空,海外定价与 BBA 传统豪华品牌持平。
产学研用的深度协同创新
在供需对接会上,武汉重型机床集团与航天科工二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大型龙门加工中心,用于火箭燃料贮箱制造。华中科技大学与华工科技共建的激光加工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聚焦水导激光等 “卡脖子” 技术攻关。合肥经开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通过 “整车 — 零部件 — 后市场” 全链条布局,2024 年产业链产值增长 48.6%,带动蔚来、大众安徽等企业出口欧洲。
值得关注的是,由汉诺威米兰与万耀企龙合资成立的达希福展览公司,在展会期间发布 “全球汽车资源数字平台”,整合全球 50 万家企业数据,实现技术需求与供给的智能匹配。该平台上线首日即促成 37 个跨国合作项目,标志着会展经济正从线下展示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生态升级。
组委会:徐丹>> 185 >> 1588 >>1594 (同V)
邮箱:6305814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