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做多选题上双保险!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发布透露这个信号

   2022-06-22 974


6月15日全国低碳日,纯电动车赛道笼罩在比亚迪万亿市值光环下炙手可热之时,从山东传来一个消息,中国重汽、潍柴动力联合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


轰轰烈烈的电气化浪潮下,究竟谁才是新能源商用车未来20年最好的选择?这款氢内燃机重卡的发布向行业透露一个信号:重型商用车已经迈入多元能源的新时代,在实施“双碳”战略最重要的交通运输领域这一战场,内燃机或将逆袭,扮演关键角色。在产业变局的十字路口,头部企业正在做“多选题”。


1.内燃机企业的新选择



这款车型为中国重汽全新一代黄河品牌高端重卡,搭载潍柴动力自主开发的13L氢内燃机,可商业化应用到港口、城市、电厂、钢厂、工业园区等特殊运输工作场景。


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氢内燃机以传统内燃机为基础,通过改变燃料供应系统、喷射系统以及燃料等,燃烧氢气产生动力,从而驱动车辆行驶。


潍柴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氢内燃机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可沿用现有内燃机工业体系进行开发,大部分零部件与现有内燃机成熟产品通用,可极大缩短开发周期,产业化转化更有利;二是具备无后处理器的情况下满足严苛排放法规的潜力,后处理等系统可取消或简化,产品成本优势显著;三是采用传统燃烧做功模式,对氢气燃料纯度要求较低,燃料适应性好。


用通俗的话讲,氢燃料电池需要吃“细粮”,对于氢气的纯度要求在99.99%,而氢内燃机可以“吃粗粮”,对氢气的纯度要求没有氢燃料电池那么高,而且产业配套成熟。对于内燃机制造厂商而言,借助原有的技术积淀和平台,发展氢内燃机走的是一条“快”、“好”、“省”之路。


潍柴动力从2018年起开始布局氢内燃机技术,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究平台,迅速完成了关键核心技术和商业化应用的突破。


在性能开发和配套应用方面,这款车型采用多项专有技术——采用精准氢气喷射控制技术,实现氢燃料灵活准确供给,可充分满足发动机变工况需求;采用高效增压、稀薄燃烧技术,解决了氢气异常燃烧难题,确保发动机平稳高效运行;采用潍柴自主ECU系统,智能控制、自主可控,确保控制策略定制化开发;基于已有的气体机产品平台进行技术再延伸,可快速推动商业化落地。


从潍柴的实践来看,氢内燃机可以延续内燃机企业在内燃机领域的技术优势,这对于内燃机领域的头部企业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


“氢内燃机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山东重工集团在全球行业内的引领力和话语权,推动重型商用车迈入多元能源的新时代,对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


2.多种技术路线之争下,头部企业做“多选题”


事实上,氢内燃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福特汽车在1997年启动氢内燃机的开发,之后,马自达和宝马也进行了研发,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氢内燃机技术成为上述厂商的“储备技术”。


当下,“双碳”政策强力助推下,内燃机厂商重新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氢内燃机的研发,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成熟度提高,使得沉寂多时的氢内燃机迎来一个发展契机。



氢内燃机重卡面临一个广阔的市场。目前,中国公路运输碳排放占全部交通运输领域总排放的80%以上,其中公路货运碳排放占60%以上,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重型卡车,其碳排放占公路货运的比重超过85%以上,目前重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的占比不足3%。


在这个实践“双碳”战略的最重要战场,存在多种技术路径。其中氢能在商用车领域已经衍生出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两种技术路线,像在北京冬奥会亮相的雪蜡车,采用的就是氢燃料电池。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已到了示范推广阶段,促进了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氢能产业链的完善。


这台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的发布,让潍柴这个全球重型内燃机行业龙头在氢能产业布局上,同时手握两种技术路线竞跑。


做“多选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在面对重大产业变局时,方向上不发生偏离。当然,只有行业龙头才有这样的实力做“双保险”。


3.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红利


目前,在氢能产业的推广上,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021年4月16日,由潍柴动力牵头建设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这是燃料电池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企业落地。与此同时,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在山东开展氢能多场景示范应用,加快氢能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氢能产业样板。


在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同时,山东正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各种场景应用示范“开路”,加快氢能大范围推广的力度。目前,港口、园区、高速路成为山东重工在推动氢能产业落地应用主攻的三大场景。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山东境内已经有25座加氢站。


在氢内燃机的推广和应用上,2021年8月,工信部在对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中表示,下一步,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再次提出发展氢燃料燃气轮机。


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政策上,只提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但并没有圈定技术路线,现在,新能源赛场可谓“百花齐放”。


轰轰烈烈的电气化浪潮下,究竟谁才是新能源商用车未来20年最好的选择?


在现场,记者和业内人士交流时,对方表示,如果全部采用纯电路线,整个国家电网负荷根本无力承受。所以,这个市场必然是一个多元能源的时代。


技术路线之争背后,牵扯产业链上下游一系列重大投资和布局。谁先最快商业化,谁能更大范围地落地推广,谁的胜算更大。


在氢内燃机的商业化推广上,同样遇到氢燃料电池面临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产业链的配套与完善。要让氢能产业大面积落地,必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


今年初,广东当地媒体报道称,广东省氢能产业总产值已超百亿元,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码头、公交站场等加快建设充电站、加氢站。


在氢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佛山,今年4月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推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提出推广超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目标。


佛山市南海区目前是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最大和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南海区以仙湖氢谷为主阵地,聚集了100多家氢能企业和机构,氢能全产业链趋于完整,产业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作为一个没有“天花板”,产业链上下游的细分领域可以产生几个千亿级市场的行业,此次,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在山东亮相,也在督促产业链各方抓住窗口期,完善产业生态,加大对氢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把技术领先机遇转化为产业发展红利。


这场赛跑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能不能尽快商业化,而在氢能产业的发展上,广东已经跑出了一条现实的,可操作的路径。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相关配件行情
推荐配件行情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