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赌对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开放创新的道路,通过与国际领先汽车厂商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渐实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
1998年6月9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电动汽车项目之一,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正式开通运行。17部由中国、日本及美国研制的电动汽车在试验示范区内运行。这些电动汽车累计行驶了超过200万公里(约120万英里),节省了约60万升(约16万加仑)的燃油消耗,减少了约15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项目采集了大量的技术数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战略决策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支撑,被业内称之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摇篮”。
在过去20年,中国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汽车强国通过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国际电动汽车综合示范基地和组织国际电动汽车发展论坛等措施,与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在新技术、新的标准规范、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学习这些汽车强国的经验,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和供应链体系,逐渐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跨越。
2009年,中美两国政府签署《关于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议定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阿岗国家实验室等40多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享有盛誉的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了中美清洁汽车联盟,200多位科学家共同开展了动力电池材料及安全性、车辆电动化及轻量化、交通智能化与网联化、能源系统清洁化与技术路线图等多方位的协作研究。
2010年,由美国和中国在20国清洁能源部长会议上共同发起电动汽车倡议(EVI),共有16个成员国,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挪威、日本等,制定了EV30@30挑战目标,即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到全球新车销量的30%。EVI成员国在动力电池、纯电驱动、轻量化车身、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同时,EVI成员国共同成立了国际电动汽车标准化联盟(ISO/TC22/SC32),负责制定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标准,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