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的历史性变革,不仅让行业重拾朝气,也正引发产业链条上的“新陈代谢”。
新能源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行业振奋。但依靠燃油车为生计的传统汽修人却陷入迷茫之中。
”
在酷热难耐的北方夏季,天津的潘师傅正站在滚滚热浪中,向来门店修车的客户热情地招着手。从16岁开始做学徒,到如今有了自己的“忠伟达汽车修理店”,潘师傅用20年见证了国内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起承转合。
但如今,门店好多老客户都已“弃油转电”。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潘师傅毫不掩饰地说:“一句话,收入下降了一大截。”
“以前经常修的小客车、大客车,现在都变成纯电的,或者氢燃料的,我完全修不了。”北京张宽养车的老高向每经记者坦言。
“我们也知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但至少目前修燃油车还能保证收入,转型的风险和重新学习的成本都太高了。”在每经记者的走访过程中,不止一位从业者发出上述感慨。
就像老司机开着老式手动挡车一样,换挡时总会“松油门”并踩下“离合器”,现在的传统汽修人,也面临“离和弃”时刻:该不该松传统油车的油门,投入新能源车行业大军?“离”和“弃”的选择,是一个难题。
众多传统汽修厂曾广泛参与燃油车售后服务的“社会化大分工”,但对转战新能源汽车售后的态度却并不积极。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向每经记者透露,“上游厂商对资源高度垄断”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