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保持领先,产销已连续8年全球第一;与此同时,作为重要支撑基础设施的充电桩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年末全国已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
但也要认识到,充换电设施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仍面临着不小的“短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将步入千亿市场,随着头部企业加快布局,这一领域也将进入“优胜劣汰”关键期,如果能够在优化体验感方面与消费者实现“无缝对接”,将助力车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窗口期,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的年销量约为780万台,同比增长68%。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721.9万辆,同比增长97.5%,累计渗透率达26.3%;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到96.3%和90.0%。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以五菱、比亚迪、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分别带动不同细分市场全面发展,拉动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面爆发增长。五菱、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构建起新能源车自主品牌“核心阵营”,尤其五菱通过宏光MINIEV一款车型开创了代步车这一全新品类,成为2022年全球小型新能源单一车型销售冠军。
业内人士判断,叠加造车“新势力”从2020年的下半年以来形成的超强增长态势,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无论是在营销模式、产业模式以及技术创新各方面都更加成熟;整个产业链呈现了高景气度和强投资的强势增长态势,新的产业技术、创新性工艺都得到新的发展。未来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望保持持续的强增长态势。
充电桩建设将带动新能源车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容,意味着无论是汽车生产厂商还是从终端消费者,都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然而,在谈到各地电动两轮车充电桩过去十年“跑马圈地”留下的“一地鸡毛”,不少业内人士都心有余悸:在一时间快速投入的两轮车充电桩,由于各方利益机制难以协调,消费者不满意、老旧小区火宅隐患不小、应急部门疲于应付、投入运营企业收入回报周期远超预期,这一项目逐渐沦为“鸡肋”。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应该不会“重蹈覆辙”,这是基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严格要求,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卓有成效的跟进督查管理。
从建设速度看,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充电联盟数据,2022年截至9月的数据,增量的桩车比为1:2.4,基本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但距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提出的1:1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充电设计看,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还在“自说自话”的情况,如同一企业、不同车型充电口分别在车辆前翼、后翼板子上,快充口和慢充口分别设立,充电线长短不均等问题,甚至出现一辆车横占3个充电桩才能充电的极端案例。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营销专业人士王琳表示:“这意味着闯入新能源车设计迫切需要‘补短板’,形成工业化设计思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充电线路、充电桩建设使用影响的是消费者的“终极体验”,终端消费群体的体验感、体验度、舒适度如何,决定了新能源车型销售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充电桩建设将成为推动终端用户使用体验感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