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面临环境、技术重塑、产品升级、品牌定位、脱碳挑战等多重变化,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如果应对得当,充分把握其中的有利因素,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转型,则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有望增长30%-40%,渗透率接近40%,整体有望接近1000万辆。”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3年度媒体沟通会上,对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作出上述判断。
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
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据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
2022年,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张永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需求将持续释放。其中,限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国际竞争态势激烈、补贴优惠政策退出、部分车企和产品淘汰出市、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等。有利因素则包括:市场供给能力空前加强、产品多样化、智能化技术与产品创新、低碳发展战略驱动、促消费政策发力等。“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进入千万量级的国家”,他表示。
张永伟分析,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量空间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三线及以下市场、出海市场,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成熟、丰富抢占的燃油车市场。
2023年,随着纯电动车型价格上移、插混车型价格下探,中端车型电动化进展迅速,结合车型供给和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分析,预计中端车型将加速渗透,新能源汽车销售结构将从哑铃型向纺锤型持续优化。中间市场将成为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和合资企业竞争的焦点,价格战、品牌战都会在这个领域产生。
从技术路线来看,插电混动车型类别丰富,自主插电技术快速突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重要补充。同时,15万-30万区间的中间市场也是 “油电竞争”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