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3日召開的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制造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作為全國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大省,廣東汽車制造業面對新的產業變革,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已經成為推動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位於番禺化龍的廣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投產雖僅兩個多月,但已經進入滿產滿銷狀態。生產線上,機械手臂不知疲倦地揮舞著組裝車輛,AGV無人小車不停穿梭於不同工位,忙碌著運送零部件,約60秒便有一台新能源汽車駛下智能化生產線。
可是即便如此,仍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2022年前11月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汽車制造業增長25.7%。預計新能源汽車全年總產量接近130萬輛,同比增長約140%,約佔全國總產量18%。這意味著全國每6輛新能源汽車便有一輛是廣東造,每分鐘便有約2.4輛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線。
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廣東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路徑的體現,也是廣東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制造強省建設邁出的新步伐。那麼,作為全國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大省,廣東為何能搶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先機?廣東為何能培育出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動能?廣東為何能實現新能源汽車從制造中心向創造中心的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