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沙成塔、积水成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迅速崛起,带动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中国几十年的造车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既有政策原因,也有经济因素,是几十年工业化积淀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厚积薄发的结果,更是新时代完整准确理解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在大国制造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提速增效。
一、现实需要和历史的必然
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中国标准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串联”式发展,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赶超是“并联”式追赶。“并联”式发展决定了“弯道超车”几无可能,现实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些领域通过“换道超车”的方式取得突破。
科技进步的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更新迭代,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也为我们“换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内燃机取代蒸气机、数码相机替代光学相机、智能手机取代蜂窝通讯并向5G、量子通讯发展,数字储存代替磁介子储存、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等,科学技术迭代递进,必然激发颠覆性科技创新与革命。
人类发展的趋势。谁掌握了趋势,谁就拥有未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与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趋势高度契合。工业化进程就是不断智能化的过程,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数控机床、智能家居、数字网络等等,机器代替人力骡马、数据智能取代机器。同时,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依靠传统发展模式,继续走高能耗发展老路已经不可持续,节能环保、绿色智能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既是后工业时代的趋势,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二、未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20多年的技术积淀集中发力,迅速成长、不断壮大、占领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占汽车总出口量的15.4%。2022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71.7万辆和456.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1倍多,新能源汽车占总出口量比重提升至16.6%。新能源汽车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极,国产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良好的发展态势得以延续。
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燃油汽车是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放以及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低碳经济兴起,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已是发展的必然。各国均已制定产业规划和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国际能源署发表声明倡议禁售燃油汽车,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2035年全球禁售燃油车立法建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响应。各国政府和各大知名车企都已推出了传统燃油汽车停产、停售时间表,挪威、荷兰从2025年起禁售燃油车,德国、印度从2030年禁售燃油车,日本从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英国、法国从2040年禁售燃油车。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蓄电里程、快速充电、安全性能等得到很大提升,禁售燃油汽车的国家和地区必将持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已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从发展远景来看,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已是不争的事实和历史的必然,由我国牵头的首个自动驾驶国际标准已于今年10月正式发布。但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在那里,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还是赋予更多的功能?试想我们的智能手机,从通讯工具转换为生活工具,逐步取代了钱包、相机、娱乐、地图、购物、打车、预约、排号等,实现了生活工作掌上一体化。我们不妨大胆设想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必将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发展,集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网络通讯、智能充电、娱乐、健康监测、急救、智能生活甚至是智能居住等功能,涉及方方面面,汽车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甚至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新能源汽车在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蓄能里程、低温蓄能、快速充电技术还需突破,蓄能电池成本和售价过高还未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解决了排放问题,但废旧电池污染和淘汰回收问题仍然突出;车辆的后期使用和配套服务还没有跟上,充电桩少、覆盖不够、充电桩布局不合理、充电等候时间过长、更换电池价格过高等;四是充电设备、蓄电池、充电接口、技术标准等可以避免浪费的设备不统一;企业蜂拥而上,同业竞争过大,很多小车企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保有量少、售后服务和保障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