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对近两年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破产重整案进行初步统计后发现,截至今年10月,国内共有27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破产或破产重整。其中,有17家企业的经营范围涉及整车制造,并且不乏博郡、陆地方舟、知豆等曾受到当地政府支持的“网红”,也有御捷等从低速电动车转型向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企业,以及更多像微米新能源这样生产制造低速电动车的初创品牌。
“分化是市场经济中的必然,而分化的结果,就是一些好的自主品牌会继续上升,一些比较差的可能会面临淘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
陆地方舟的倒下
2021年新年刚过,获得第十四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陆地方舟,便收到了由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字号为(2020)苏0682破申30号的民事裁定书。陆地方舟由此也成为当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第一家新能源车企。
裁定书援引的第三方财务尽调报告显示,陆地方舟期内资产总计约24.42亿元,负债总计约33亿元。高达135%的资产负债率,让陆地方舟最终走向了破产重整之路。而在此之前,这家在广东佛山和江苏如皋设有双基地,并手握新能源生产资质的“网红”公司,一度被认为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陆地方舟佛山基地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并同意建设该项目的一期工程。批复显示,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5.5亿元,银行贷款12.3亿元,项目预计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一年之后的6月,陆地方舟在深港澳汽车展上亮相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桑耐克。然而,这款新车的最终命运也仅仅停留于此。
陆地方舟的另一个整车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具备燃油和新能源客车、专用车的生产资质。陆地方舟官方曾称,自2016年以来,陆地方舟物流车仅在深圳累计投放数量超过5000辆,全国累计投放超过10000辆。但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2017年陆地方舟新能源物流车共销售557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