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呼啸。从柳州站出来,一路向东。横穿“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江,由柳南区跨入鱼峰区,五菱新能源就坐落于此。
短短两年间,在柳江之畔,昔日荒芜摇身一变,一座总投资约25亿元的现代化、智能化的整车标准制造工厂拔地而起。这个占地824亩的汽车基地,正肩负着上市公司五菱汽车(0305.HK)及其母公司广西汽车集团转型升级的重任,是五菱汽车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的重要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产品研发、技术储备,在整车市场上得到更多认可和发展。”广西汽车集团总裁、五菱汽车董事局主席袁智军称,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进一步带动整个集团在原有零部件业务的转型升级。
当下,汽车电气化浪潮汹涌,五菱汽车控股的公司五菱工业早已洞察行业变化,正积极转身,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上谋篇布局。以电动桥为例,从2019年实现零突破,到上月100万台新能源车桥下线,成为国内首家微型整体式电动桥产销突破100万台的企业,五菱工业用时不到3年。
而这只是开始。未来,五菱汽车将死磕研发,打好“技术牌”,利用发动机技术优势向电机及电控系统领域拓展研究。
据五菱汽车2022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研发开支同比增加61.9%。“面对新能源产业市场之庞大发展机遇,本集团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丰富产品线,增强品牌影响力,借此提升新能源动力系统、零部件、商用整车产品销量。”
年内,五菱汽车更是完成对五菱新能源公司的注资。在业界看来,五菱汽车深度绑定五菱新能源,不仅能获取五菱新能源更多的零部件业务量,更能享受到整合市场资源形成的生态优势和发展红利。
“目前新能源业务占比在10%以上,希望通过几年的发展,达到50%以上水平,希望进程能够进一步加快。”袁智军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