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荀玉根:新旧能源车产业链对比看新机遇

   2022-10-31 第一财经660
导读

汽车整车企业崛起将带动产业链发展,国产传统能源车品牌、发动机、变速箱等仍有劣势,而国产新能源车品牌已崛起、三电技术有优势。②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在提升,产业趋势未结束,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将带动整体产业链共同成长。③智能座舱:核心的域控制器出

 

汽车整车企业崛起将带动产业链发展,国产传统能源车品牌、发动机、变速箱等仍有劣势,而国产新能源车品牌已崛起、三电技术有优势。②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在提升,产业趋势未结束,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将带动整体产业链共同成长。③智能座舱:核心的域控制器出货量高增(预计22-25年年复合增速55%);自动驾驶:感知层的激光雷达(51%)、执行层的线控底盘(26%)等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新旧能源车产业链对比看新机遇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是大的趋势,但传统能源汽车退出市场并非一蹴而就,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传统能源汽车依旧是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对比出发,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探寻汽车产业未来看点。


1.传统能源车:国内品牌、核心零部件仍有劣势


传统能源汽车领域中,我国已是第一大产销国,但海外车企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中占据领先地位。除2020、2021年外,新能源汽车生产在汽车中的占比都低于5%,因此为计算简便,后文中我们使用汽车产销量来近似替代传统能源车的产销量。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但自主车企品牌力不强。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0年以来我国不断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我国汽车产业逐步走上世界舞台,当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21年我国汽车(乘用车)产量达2653万辆(2141万辆),占全球比重为33.1%(37.5%);汽车(乘用车)销量达2628万辆(2148万辆),占全球比重为31.8%(38.1%)。从价值链微笑曲线来看,汽车价值链中上游的研发和零部件生产、下游的品牌和营销附加值较高,而中游的整车生产组装附加值较低。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虽大,但国内企业核心技术和品牌力相对较弱,汽车产业竞争力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根据《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商务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为0.88,低于美国的0.99、日本的1.12和德国的1.16。


整体上看,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仍有一定差距。国内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等“硬实力”和管理理念、品牌力等“软实力”方面都落后于海外知名品牌。根据CarExpert统计,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前十均为美日德等海外企业,我国国产品牌吉利集团仅排第十二位,销量占比为2.7%,反映出国内车企品牌在国际的竞争力仍不强。国内方面自主品牌也面临激烈的竞争、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发力,合资与进口品牌仍占据中高端市场,主要是源于德系车在豪华汽车市场销售强劲,而日系在油耗和产品质量可靠性方面持续获得国内消费者认可。根据乘联会,国内乘用车市场中,一汽大众(2021年市场份额为8.5%)、上汽通用(6.3%)两大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市场份额前十中仅有吉利(6.3%)、长安(5.7%)、奇瑞(4.1%)三家自主品牌。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1983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