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汽车销售到了“迷惘”的关口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汽车消费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下一个模式就差临门一脚。
1、汽车销售到了“第三跳”
从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开始,全国陆续建立了500家汽车交易市场,大卖场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当时只求货源不求服务的年代,没有什么比大卖场更能集中满足蓬勃的汽车购买需求。
摘自《中国汽车四十年》插图: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
然而,随着绝对的卖方市场开始动摇,汽车售后服务理念的兴起,承担“新车销售、部件销售、车辆维修、搜集顾客反馈信息”一揽子需求的4S店模式应运而生,“打消顾客购买后的顾虑,让顾客开心地用车”,卖场模式走向衰落。
现在,移动互联网升级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理念,传统4S店陈旧的经营模式疲态显露,在抓住趋势这件事上,许多4S店有想法但无处着手。不论如何,进入后4S店时代已经是一种必然。
2、4S店本身仍难以被替代
4S店因用户需求而生,尽管用户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础的“4S”需求仍然不会改变,这样一家标准化门店的存在,仍然可以成为用户购车的定心丸。
此外,对汽车品牌而言,4S店仍然会是建立营销渠道提供实体支撑,并积极触达客户形成售后信息反馈链条,改进产品与服务的最好方式。
在汽车市场彻底变成买方市场后,通过4S店的模式,汽车品牌厂家在比拼产品质量之外,有了体系化竞技的权利,赢得市场竞争、赢得用户选择有更多可能。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拿不出比"4S店"模式更为先进的营销模式。4S店背后的营销理念或许需要更新,但4S店本身不应被淘汰。
所以,4S店的“新模式”成了汽车销售三级跳第三跳的可行方案,顺理成章,围绕如何推进4S店模式创新将是汽车销售赛道里的创业热点。
4S店逃不掉的“发展三段论”
把4S店放到时代大潮中,当做一个普通的对外经营企业的案例,也就能用企业发展的三段论来理解4S店当下面临问题的根源,以及破局的方式。
1、经济环境中的企业发展固有三段论
在任何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三个阶段:通过市场驱动发展;通过管理驱动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这个阶段可以与管理驱动发展同时存在。
而很明显,当下的汽车销售市场,正在逐渐走出市场驱动发展。城市疯狂拥堵背后,人口红利带来的买车潮逐渐走向冷却,“水涨船高”市场驱动发展放缓。
2、躺着挣钱的流毒显露
过去,4S店凭借优质的服务,加之人口高峰、收入增长、城市化等利好的叠加,买车大军形成了典型的“市场发展驱动”,多数4S店凭借一定档次的装潢,坐地卖车、售后,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现在,人口高峰过去,城市化进程放缓,车商竞争加剧,市场驱动发展阶段基本宣告完结。但是,在这个阶段浸淫太久后,温室花朵4S店沾染了“顽疾”,在创新突破力方面十分不足,其中最关键是完全丧失当下最重要的电商基因,缺乏一体化整合能力。
而这种内在的能力,恰恰是管理驱动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所必备的,躺在市场驱动发展的功劳簿上太久,4S店都忘了怎么奋斗。
3、外部输入或成“解药”
汽车销售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对必然要进行“第三跳”的4S店来说,进入管理驱动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是大势所趋,如此才有机会形成4S店的创新模式。
不过,面临重重竞争压力同时又在过去惯性思维下运营的4S店,要从管理要效益,要创新业务提升效率或者寻找新的增长点困难重重,虽然不是不可能,但在机会瞬息万变的当下,对每个单独的4S店而言,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实力改造陈旧的思维和模式实现自我进化。
这时候,理所当然地,外部能力输入就成了首选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