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宁波构建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防护网”

   2025-02-26 人民公安报650
导读

本报讯 记者谢佳、通讯员王西泽报道:新春开工第二天,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一家汽车配件企业车间里,知识产权民警朱洪龙正在仔细检查数据系统安全。这是宁波公安护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日常场景。作为宁波市公安局主导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专业机

本报讯 记者谢佳、通讯员王西泽报道:新春开工第二天,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的一家汽车配件企业车间里,知识产权民警朱洪龙正在仔细检查数据系统安全。这是宁波公安护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日常场景。作为宁波市公安局主导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专业机构,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成立10个月来,已为1174家企业生成风险体检报告1547份,助力宁波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381亿元。


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于2024年5月正式成立并实体化运作,自主研发了“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系统”和“宁波市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平台”。两大系统整合了10余个政府部门数据,构建起覆盖50个风险维度的监测网络,去年成功预警并阻止了估价超亿元的涉密文件外泄。


“就像给企业装上‘电子哨兵’。”在北仑区的一家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去年以来,预警感知平台通过大数据对该公司49名重要涉密岗位人员进行了“画像”,并在关键时刻通过算法模型成功帮企业预警商业秘密侵权风险,帮助企业阻止了总估价超过1亿元的涉密文件外泄,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强大信息支撑。


近年来,宁波市公安局聚焦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保护,选拔168名民警担任知识产权民警。他们和朱洪龙一样,活跃在各个企业间,切实发挥涉企法治知识“活字典”的作用。林哲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一次走访中,林哲发现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研发部门存在门禁系统漏洞。他立即向该企业建议升级门禁系统技术,并协助企业建立“保密责任人”制度,成功阻断潜在泄密风险。“作为知识产权民警,我们要守护好企业的‘创新密码’,保护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林哲说。


2024年11月,宁波一家知名新能源领域上市企业遭遇商业秘密泄露危机,离职员工将相关技术信息外售,极大影响企业收益。


接警后,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依托7个部门“一站式”联动作战机制,在全面指导企业做好举证工作的同时,联合市场监管、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单位,同步开展联合会商和案件办理等工作,仅用20余天便锁定6名犯罪嫌疑人,追回技术资料并为企业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


这类案件的快速侦破,得益于中心时刻秉持“企业吹哨、政府报到”的工作理念。企业报案后,公安、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第一时间联动,线索“一键流转”、证据“同步固定”,共同指导企业快速挽损、取证,为案件能以最快速度侦破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通过公检法等部门全流程的多方联动,尽全力让企业减少损失。”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负责人王琦超介绍。


据统计,2024年4月以来,宁波公安已破获各类侵害企业知识产权案件140余起,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340余名,为企业追赃挽损2亿余元。“保护创新就是守护共富源泉。”宁波市公安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林国标介绍,知识产权民警目前已在车用半导体、智能底盘等关键领域企业驻点办公,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守护。


宁波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护航经济发展大局,按照“打击、防范、共富”三位一体立体推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全力守护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护航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259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