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
图片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高度重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2009年以来陆续出台多项价格、财政、产业等支持性政策,促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40%以上,已超过煤电装机。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实行固定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也没有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矛盾日益凸显,当前,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比早期大幅下降,各地电力市场快速发展、规则逐步完善,也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创造了条件。
2月10日—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及业内人士。其中,晶澳科技(002459.SZ,股价12.88元,市值426.29亿元)有关人士表示,利用统一定价,(实现)新能源快速降本,寻求高额收益项目的模式将走向终结,市场化定价后,项目收益会存在波动,项目收益率也将趋于合理水平。
第三次定价机制改革促进新能源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据上述通知,此次改革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二是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后,在结算环节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按机制电价结算;三是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存量项目的机制电价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据爱旭股份(600732.SH,股价12.03元,市值219.86亿元)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有券商分析师表示,2013年标杆电价,2020年全面平价,2025年市场化定价,前两次划时代的定价机制改革,都促进了行业发展放量,本次改革将促进风光储等新能源行业在保障规模的前提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名光伏行业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发电电价的形成共有4个阶段,分别是初始投资补贴阶段、核准电价时代、全国统一标杆电价制度和平价上网时代,“目前随着新能源市场化定价的落地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光伏发电价格的形成将更加依赖于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
该人士还表示,一般市场化改革对居民和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这些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但市场化定价对光伏产业链、终端需求以及户用、工商业光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化定价加速推动了光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和优胜劣汰,加速行业供给侧改革。
上述晶澳科技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整体来讲,新政策加速推进了电力市场化进程,也通过差价合约等机制考虑了对新能源的呵护,电力价格市场化定价对装机需求的冲击是必然的,但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虽然新能源项目收益率可能面对下降趋势,在更加公平、透明的定价平台上,相较传统能源、拥有成本优势的新能源项目必将迎来更大、更可持续的增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