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何以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强国建设十年调查

   2024-07-23 中国能源报1080
导读

编者按: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重要指示,为我国汽车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路径。十年来,我国紧抓历史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举世瞩目的历

编者按: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重要指示,为我国汽车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路径。十年来,我国紧抓历史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本报与人民日报记者共同组成特别报道小组,由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立足国情,放眼全球,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开深度调研。从本期开始推出“新能源汽车国家名片是如何打造的”系列报道,挖掘经验、总结启示,探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密码。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何以成为世界第一 ——汽车强国建设十年调查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建设汽车强国之路。

十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不足10万辆到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问鼎世界第一;

十年来,我国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措施70余项,构建起全方位、系统化的支持体系;

十年来,我国形成了自主可控、结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主流车企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0%;

十年来,我国车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多元化技术模式不断涌现,中国技术开始“反哺”全球;

十年来,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超1000万台;

…………

从无到有、由弱渐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何以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强国背后离不开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支撑。记者调查发现,“引”“全”“新”“用”“活”五个关键词透视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密码。

“引”:


用好用活政策,引领产业发展






现代产业的培育壮大,离不开企业参与、市场推动,也离不开战略引领、政策支持。




20多年前,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正式启动,在“三纵三横”研发布局政策指引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蹒跚起步。




2014年开始,我国在前期试点示范基础上,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扩大到全国实施,涵盖补贴、税收、技术创新、投资管理等几乎所有领域……政策打底、企业筑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双重奏,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回溯政策变迁的脉络,看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回到2014年这个关键节点,那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是一株小树,新枝虽已冒尖,但远未长成参天大树。面对徘徊观望的企业、犹豫不定的市场,如何凝聚共识,坚定信心?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关于“必由之路”的重要论述一锤定音,从根本上指明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自此,产业上下再无疑虑,市场内外再无顾虑,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宏观布局,加速铺展开来:




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




2017年4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20%、2035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中远期目标;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要求;




…………




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2016年前后,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被曝“骗补”,引发社会公众强烈质疑。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公开通报骗补企业,严肃整顿行业风气,但并未中断扶持政策,而是根据发展情况动态调整,顺势推动补贴政策由普惠式转向扶优式。




政策的引领和坚守,让一个新兴产业渡过难关,也吸引更多优质经营主体加速入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换来无数弄潮儿破浪奋楫、扬帆远航。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247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