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布局再向前迈进一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在5月21日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出席签约仪式。
5月22日,中国一汽方面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将围绕电池技术标准、可充可换电池车型研发、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充换电补能生态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电池产业采购与配套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战略合作。
“双方此次战略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换电技术标准化、换电模式通用化以及换电网络规模化进程,解决用户里程焦虑,助力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李斌说道。
换电与充电是当前电动汽车两大补能方式。当前,电动汽车仍然存在充电不方便、充电时间长等行业难题,多家车企选择同时布局换电业务。去年9月,在中国一汽党委常委会上,中国一汽方面也曾强调要“加快建设充电、换电双维补能生态”。
当前,在新能源战略方面,中国一汽正在坚定推进“All in”新能源,全面、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将超过50%。中国一汽并未公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过,近两年行业“内卷”加剧,中国一汽要达到上述目标并不轻松。在这样的背景下,着眼于解决消费者最为顾虑的电动车补能问题,是中国一汽基于中长期战略目标作出的理性决策。
南北“联姻”
从长春到合肥,跨越1900余公里,“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中国一汽与新势力车企龙头蔚来汽车之间的“联姻”吸引了诸多目光。
记者了解到,这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5月21日在长春召开的“吉林·安徽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上”签署的。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交流座谈会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景俊海主持,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韩俊出席会议。也就是说,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此番合作是在吉林省委、安徽省委推动下完成的。
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在换电领域牵手合作并不难理解。
现阶段,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最大的顾虑是补能问题。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上电动车排队充电的景象总是出现在聚光灯下。而换电是能实现快速补能的途径之一,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电池更换,用户无需下车,有着类似加油的快速补能体验,大大提升了补能效率。
除了补能问题,新能源汽车进入主流替代阶段还面临成本的制约,电池价格高是部分消费者对电动车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而换电的模式是,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必购买电池,而是根据需求租用特定的电池包,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消费者初始购置成本。而且,消费者还无需承担电池的折旧与损耗成本。
基于此,换电模式的热度持续升温。当前,蔚来汽车的换电站已经可以实现3分钟换电。在行业内,蔚来汽车布局换电业务较早,并且已形成先发优势。
不过,蔚来汽车的换电业务目前还面临比较大的成本压力。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此前曾透露,蔚来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线在一天50~60单,目前蔚来汽车换电站的日均单量为35~36单,需要更多汽车品牌加入从而减少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