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制造的汽车商品踏出了加入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的第一步。在过往的23年间,商业模式主要以燃油汽车整车、汽车关键件和零附件等出口为主。但仅用一代人的时间,中国汽车工业从一位独学寡闻的学徒,成长为一名轮扁斫轮的巧匠。而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正在谱写走出国门的新乐章:出口→出海→全球化。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的国际化三部曲已经进入了第二乐章——出海阶段。经过国内市场的磨砺,具备较高产品竞争力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相继进军海外市场,并辅以全新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模式。同时,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的伙伴企业也提供配套服务,共同树立起中国智造品牌的新形象。
据央视报道,2023年中国以新能源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未来,新能源汽车作为风口产业,将继续引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技术、品质和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和提升,为中国智造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畅销欧洲,多点开花
随着全球汽车新能源转型持续加速,新能源汽车在疲软的全球汽车市场中快速普及,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同类型汽车的出口。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在此当中,欧洲以及东南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地区,销量分别达150万辆与7.5万辆,同比增长38%与250%。
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全球占有量持续加大。Canalys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5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40%,为22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表示,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20%。并且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