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突飞猛进的背后,是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潮。
公开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这一数量将超过260万吨。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如何规范、科学地处理海量的退役动力电池已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但当下仍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动力电池退役量快速增长,但电池回收领域仍存在检测方式比较繁琐、整体效率较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退役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完善,拆解操作不规范,带来多种安全隐患。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如何科学管理动力电池的回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关键动作;如何以数字化赋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必修课”。
面对这一课题,作为整车企业的宝马始终坚守长期主义和负责任的发展理念,在12月7日召开的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宝马宣布:得益于宝马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升级,每一块从BMW电动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都将能踏上“回家”之路,即返回宝马供应链体系。
据介绍,通过数字技术加持,宝马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平台已打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闭环”,让每一块电池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都透明、可追溯;此外,宝马集团与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华友循环”)的合作也取得进一步深化——退役动力电池的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已覆盖所有在华销售的国产与进口BMW电动车型。
“我们承诺了要为客户提供‘绿色’的电动车,我们对此很认真地逐步落实各项措施。在过去6年间,我们不断完善动力电池管理与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让BMW电动车退役电池顺利踏上‘回家之路’。”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能‘跟踪’每一块电池;通过跟经销商的合作,我们希望让每一位宝马新能源车主都能享受更安心、省心、放心的电池售后及回收服务。”
而从2022年携手华友循环,率先打造了国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到今年9月,将在华销售的进口电动车也纳入该体系,践行"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战略的宝马集团,以前瞻性布局和数字化驱动,赋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持续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近日正式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在这个全球首份系统评估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报告中,宝马作为汽车制造商代表,为报告提供了退役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的实践经验。
“芯”中有“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全新升级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与宝马三大战略——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都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宝马的理念是‘无责任、不豪华’,我们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华晨宝马中国新能源汽车业务部总监葛汉明指出,作为负责任的车企,仅仅通过变更动力系统来减少碳排放是不够的,如果在车辆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仍旧产生很高的碳足迹,即使是再好的电动汽车对环境也是毫无益处的,因此宝马在全力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同时,一直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完善动力电池的管理和回收模式,在整个产业链上推行低碳和循环经济。
而今年9月30日正式上线的升级版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就是宝马集团发展“负责任”的电动化、践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之一。
据介绍,全新升级的管理平台打通了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条数据闭环,实现电池生产商、宝马研发、生产及销售系统、经销商、物流供应商、电池回收商等上下游各方的数据同步,通过高度集成的信息让每块电池的“行踪”都更加透明、可追溯。
在此过程中,宝马对动力电池的追踪已达到电芯级别,即每一块电池、每一套电池模组、每一个电池包都有专属编码。此外,在原有电池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更新后的平台更增加了电池健康状态监测,基于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算法,可实现每30秒采集更新数据,利用海量的电池实时数据,结合电池种类参数、每次充放电电量、行驶里程等大数据评估电池寿命,并能将电池状态及时反馈宝马后台。
在业内看来,在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可实现碎片化信息的集成贯通,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处置效率,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进一步发挥循环经济的节能降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