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中旬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中国向海外出口了9.1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107%,占乘用车出口的25.4%。
比较中日双方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在挪威、瑞典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中国车企在当地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中国车企也开始拥有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运营。
中国市场的这一变化,引发日企关注。这一点在刚刚结束的中日先进技术对接会上尤为显著。
加大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作
起家于玻璃生产的世界材料巨头AGC株式会社,深耕中国市场40多年,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最新动态。在第六届进博会上,AGC带来了历年来最多的展品数量,在技术装备展区打造了“引光聚力共享智慧未来”主题展台。在现场AGC带来的材料技术和产品中,一部分为中国首展的创新成果,比如“高折射率玻璃基板”和“生物制剂药瓶新型涂层”。前者在保持高平坦度的同时,成功实现了12英寸制程,可用于AR/MR智能眼镜等信息终端,也可为汽车HUD(抬头显示)等高机能产品的升级助力。后者则通过在生物制剂的药瓶内部实施特殊的树脂涂层,抑制生物物质附着,提升珍贵生物制剂使用效率并长时间维持药效,是AGC为中国医药行业提供的全新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AGC此次还带来了“车载激光雷达(LiDAR)”产业链的众多产品及解决方案,将为智能网联车、自动驾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性。
AGC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告诉第一财经,激光雷达由很多零部件和材料组成,AGC是全球为数极少拥有激光雷达全产业链的公司。
“现在全球每跑4辆新车里就有1辆是装载了AGC的玻璃。AGC长期给全球主流的汽车厂商比如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供货,但是我们在中国的份额相对来说比较小。”上田说道,“我们现在也在给中国一些电动汽车厂商供货,未来我们也会重点发力这一块,把我们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国的电动汽车厂商。”
上田还观察到,“当前中国的汽车市场比较注重车内的娱乐功能,这一块不单单是以前传统的玻璃弯折或者能变形和曲面就能实现的。诸如对抗紫外线、更加静音等高附加价值功能的新需求是AGC的强项。”
无独有偶,旭化成株式会社执行官、中国总代表近藤修司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这样的大趋势中,旭化成也希望和中国的OEM(比如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加大合作。
对于与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合作,近藤修司表示,公司有多个团队都在做新能源汽车材料方面的业务,“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一个共创实验室,把比亚迪的车展示出来,搭载上我们的材料和零部件,比如通过消除噪音的产品、传感器、工程塑料、座椅面料等来共同探讨(合作)。”据近藤修司介绍,目前公司在深圳的团队负责推进与比亚迪的相关合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