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张夕勇
编者按:张夕勇是汽车行业为数不多的学者型企业家。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头衔之外,他还是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平时打理好北汽集团日常运营的同时,张夕勇利用其它时间做学问、做研究。
继今年4月推出长篇论述《致敬,中国新能源汽车30年》后仅四个月,张夕勇的近2万字长言《瞻望,2030新能源汽车十大发展趋势》再度推出。《致敬》与《瞻望》是张夕勇一年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姊妹篇,洋洋洒洒四万字,横跨中国新能源汽车40年,是汽车行业、汽车产业研究新能源汽车绕不过的“小红书”。
汽势以《瞻望,2030新能源汽车十大发展趋势》为原文,对其进行了编辑,以飨读者。
张夕勇认为,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的趋势中,汽车与人的关系被重新定义,汽车从传统的“出行工具”化身为由一个pad加四个轮子组成的“智能化空间”,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创造出充满想象的空间。在拥抱变革的过程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加强三电技术创新、布局关键核心材料领域、产品智能网联化愈趋成熟、企业更合理规划有效产能。展望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更具产业活力、更有竞争力、更有力地支撑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一、“车能路云”构建全新智能出行生态系统
新能源汽车作为用能体,同时也是载能体,是高效储能单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亿辆,作为用能体,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对电网运营挑战巨大,需要通过实施有序充电、负荷聚合,在电网低负荷时期,新能源汽车可以作为负荷接入电网充电,在电网高负荷时期,新能源汽车可以作为电源向电网馈电,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参与电网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电量平衡,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电网可调节负荷潜力将超过1亿千瓦。
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预计到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25.7亿千瓦,届时发电量占比将达到52.5%,但清洁能源发电特别是太阳能、风能具有发电不稳定的特点,需要通过储能电池进行消纳。而伴随着车用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储能电池技术进一步成熟与成本的加速下降,储能系统产品已经全面覆盖了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涵盖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储能配套、工业企业储能、商业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储能充电站、通信基建后备电池、家用储能等。储能电池可以有效消纳太阳能、风能发电,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未来将会更好发挥电网调峰作用。
光储充一体站(图引自经济日报)
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方面,目前全国已建成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累计测试总里程超过60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部分地区开始无人驾驶车辆的商业化试点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