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继续减免,规模将达5200亿

   2023-06-26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64090
导读

  在2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从执行到2023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延长4年。  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前两年免征,后两年减半  

 


  在2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从执行到2023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7年12月31日,延长4年。




  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




  前两年免征,后两年减半




  许宏才介绍,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免征车辆购置税,也就是前两年继续免征;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后两年减半征收。




  与此同时,政策还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减免税的封顶限额。




  具体来看,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乘用车,设定3万元的减免税限额。




  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享受减半征收的新能源乘用车,设定1.5万元的减免税限额。




  为何选择延长4年?




  许宏才表示,上述政策安排主要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稳字当头。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避免政策断档和急转弯,保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主要还是稳预期,政策也保持了稳定。




  二是效率优先。提高税收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税收政策导向不仅注重“量”的扩张,也注重“质”的提升。通过动态提高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技术门槛,并相应改进目录管理措施,更好发挥税收的激励作用,支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三是体现公平。重点支持和鼓励大众消费。通过设置减免税额度政策,避免一些高档豪华车占用过多税收优惠资源。




  四是协同发力。在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同时,相关部门共同行动,形成政策合力,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两年间增长4倍




  回顾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充换电网络也在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悄然发生变化。




  “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产销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尤其是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年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两年之间增长了4倍,新能源汽车已占到汽车新车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不过他也同时指出,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动力蓄电池是关键,目前的主流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受到资源的约束和限制。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于稳定资源供给、保护环境、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系统部署、协同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完善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




  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充电桩服务半径与加油站相当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充电桩事关补能、续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介绍,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2015年至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从不到10万台增长至521万台,年均增长超过70万台。特别是2021年以来,“车”“桩”呈同步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今年5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已达到635.6万台。




  欧鸿称,目前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设施覆盖率超过80%,服务半径与加油站相当。全国65%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条件,初步形成“十纵十横两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2180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