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济南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达111459辆,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3.2%,其中乘用车占比超过90%。
与飞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汽修人才的严重匮乏。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机、电控、电池(即“三电”,下同)维修技术的技工少之又少。更有市场人士认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缺口。
好在目前山东一些院校已摆脱传统汽修“学徒式”的培养模式,开始培养能维修“三电”的高级技工。受访人士认为,新能源汽修人才的培养将在填补缺口的同时,更能成为企业转型的助力。
01
“三电”维修难进社区
上个月,家住济南伟东新都的市民王斌换了辆新能源汽车。不过在新车上手的兴奋之余,他有点担忧:“我家这边的社区汽修厂,都没法修新能源汽车;一旦核心零部件出现故障,必须送到几十公里外的4S店维修。”
社区汽修厂真的没法维修新能源汽车吗?经济导报记者随后走访了位于伟东新都附近的顺安汽修。该汽修厂负责人韩世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汽修厂能承接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维保项目,“比方说换空调滤芯、机油滤芯,更换刹车片、钣金喷漆等,这些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共有的维保项目,我们都能做。”
“但涉及‘三电’的维修,我们就不做了。”韩世峰给经济导报记者展示了一下自家汽修厂的举升机,“新能源汽车底板铺着电池包,必须用专门的举升机;如果用我们这台举升,很容易损坏电池包。”
除了设备不匹配,人才短缺已成常态。韩世锋坦言,自家汽修厂的人才培养类似于“学徒制”,“就是师傅带徒弟,学徒实操没有问题,但理论有所欠缺;再就是像‘三电’维修这样的新技术,学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
“后市场”壁垒因素也不容忽视。王斌表示,根据车辆维修协议,“未按用户手册在保养期限内到授权服务店进行保养”,即会被拒绝承担终身质保。他感觉,单凭这一条就把车主拿捏住了。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新能源汽车“三电”维修的市场渗透率很低。经济导报记者走访了多家社区汽修厂,对方均表示,新能源汽车可以来做维保,但涉及“三电”的故障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