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正式退场,这项已持续13年的新能源鼓励政策走到终结。过去13年,受益于购置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发展,产业链日益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开始,到如今,产销量连续7年位列世界第一。
在购置补贴推行的13年时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如何?哪些品牌脱颖而出,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新京报贝壳财经通过数据,带你回顾补贴政策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之路。
1.你享受过“新能源汽车补贴”吗?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
回顾过去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经历“试点-全面开展-调整过渡-退出”四个阶段,从2010年至2022年,购置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日渐繁荣,新能源汽车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截止2022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
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针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消费给予补助。2010年,购置补助试点工作从公共服务领域延伸至私人消费领域,试点城市不断增多。
2016年,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能源汽车消费热度持续上涨。2016年至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均超50%,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百万关口。
自2018年起,购置补助政策大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转型阵痛期。2020年,为继续刺激汽车市场消费活力,四部委发文明确延长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2022年前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06.7万辆,远超2021年全年销量。
2.购置补贴门槛不断提高
2022年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同比退坡30%
13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历经多次调整,对汽车产业发展有何影响?多年补贴扶持不仅培育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新消费群体,不同技术要求的补贴差别,也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
2013年至2017年,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主要以电池续航能力划分,顶峰时,购买一辆续航里程超过250km的纯电动车可获6万元补贴。
2018年开始,新能源乘用车续航里程补贴“门槛”持续上升,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化发展。一方面,低续航能力的新能源乘用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对电池能量密度、车辆能耗等要求逐渐趋于严格,并将其作为影响单车补贴金额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