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1.4%和105.4%,产销连创历史新高。在山东,新能源汽车销售也一直保持高热度,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76.3亿元,增长166.5%。
新能源汽车因其使用费用低、不需要限号出行、保养费用低以及节能减排等优势,近年来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保有量迅速增长。但是,要想让消费者下定决心购买新能源车,有一个因素必不可少,即充电设施,毕竟,如果充电不便,所有的优点对车主而言都是“空中楼阁”。目前,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的“底气”还是“掣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2年1~10月全国桩车增量比为1:2.5
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2021中国用户新能源车消费决策和态度调研报告》显示,充电不方便、长途出行续航焦虑,这两点依然是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最大顾虑,占比均在55%左右。
今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28万辆,同比增长105.4%,作为重要保障的充电基础设施能否跟上如此快速的增长呢?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09.1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528.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多种原因导致用户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
受限于车位不固定、电力容量不足、物业服务企业不配合等各种客观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有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的条件。威马汽车CEO沈晖就曾表示,在2021年交付的4万多台车中,随车附赠的充电桩有近2万根送不出去。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充电联盟采样了38.1万条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原因数据。其中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这三个因素是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48.6%、10.3%、9.9%,合计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