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又至,北方地区的朋友已经感觉到了寒意,甚至有些地方已经下起了大雪,对电动汽车车主而言,爱车续航里程大打折扣的“魔咒”也再次袭来。
这几年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一大批电动汽车车主,在春夏秋秒变“电动吹”,嘲笑燃油车主的用车成本高,炫耀自己几分钱一公里的用车成本,和远超燃油车的驾驶体验。但是一到冬天形势逆转,燃油车车主开始嘲笑电动汽车车主,续航腰斩,暖风都不敢开,电动汽车秒变“电动爹”。
前几天,吉林下了一场大雪,有车主表示,他排了5个多小时的队,才换上电池。在排队等待过程中,有的出租车耗完了电,最后只能拖车。而与之相比,续航腰斩似乎都不算个事了。
电动汽车之所以一到冬天秒变电动爹,而且这么多年车企都有彻底解决这个事情,是因为电池本身的特性导致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只要还是主流,这一点顽疾可以说就是无解,低温条件下,内部电解液导电能力下降,导致续航里程缩水这是必然的。数据显示,普通锂电池在0℃以下时,容量会减少20%;气温达到-10℃时,容量可能只有一半左右。续航腰斩是常态,开上暖风,甚至续航连一半都达不到。
很多车企吹的天花乱坠,这个加热技术,那个热管理系统,甚至还有用上柴油加热保暖的,但是都是治标不治本,很简单的一个问题,热量从哪来?还不是要靠电池的电量加热?而柴油加热就让原本的新能源汽车,重新回归燃油车,带来排放、柴油加注便利性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