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贵州两大汽配城集体萧条……商户存量仅剩十分之一,门店皆转型仓储?

   2022-09-26 腾讯新闻63960
导读

日前,行业知名媒体汽配圈报道,贵州两大汽配城——孟关、升华汽配城均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整体市场活力不足,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根据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孟关汽配城目前商户数量已经由原来的700多家流失到现在的400多家,并且这400多家中正常开门做

 

 

日前,行业知名媒体汽配圈报道,贵州两大汽配城——孟关、升华汽配城均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整体市场活力不足,呈现出一派萧条的景象。



根据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孟关汽配城目前商户数量已经由原来的700多家流失到现在的400多家,并且这400多家中正常开门做汽配相关生意的仅有100多家;而升华汽配城的情况更糟糕,商户数量在4年之间呈断崖式下滑,从2000多户到现在的200多户,存留量仅剩十分之一。


从大环境来看,近几年汽配生意确实大不如前,导致传统汽配城流量惨淡。当然,这里存在多方面原因,但小编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有两个。今天,就来和大家探讨探讨。


01


汽配批发市场被零售市场瓜分


汽配城,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中间商”聚集地,在汽配城里的商户,大多都是从做“二批”生意开始的。但近几年由于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行业一直存在一种“去中间商化”的论调,使得一大部分做批发起家的商户开始转向零售,开始对接下游终端汽服门店。


而在这其中,汽配连锁平台的崛起,又给这些想要转向做零售的商户提供了加盟合作的机会。这一点上,在汽配圈孟关汽配城的走访中也能印证这一点,这个汽配城里的商户大多都主营易损件,前几年以批发为主,近一两年批发越来越难做,批发的营业收入占比越来越少。


近几年,互联网对于汽配供应链的改造,虽然说不上大刀阔斧,但却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一步步修改着原有的行业规则。曾有相关行业人士分析,位于汽配供应链中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将来的处境会十分艰难,甚至还列举了多达9种最容易被淘汰的经销商类型。


大家或许知道,汽车易损件的入门门槛比较低,有很多刚入汽车零配件贸易行业的,通常都是从易损件做起,这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汽配行业属于流通范畴,说到流通就必定绕不开库存。由于汽车上的易损件类目非常多,这就对资金有一定的要求,相对来说易损件的库存和资金压力会小一些;其次,易损件不需要太多的摸索,不像全车件要学习很多基础的知识,所花精力自然也会小一些。


不过,易损件虽然市场大、门槛低,但毛利低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加上目前上游企业也在布局汽配零售,带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比如舍弗勒这样的零部件制造商同样也在自建供应链。


除此之外,那些有主机厂背景的,比如目前的奔驰、大众等,同样也在转向做零售。配套厂到主机厂到4S的体系,它是最标准的供应链结构,单一品牌全车件,它是专业的;终端汽服门店的零部件一体化,它是存活的。同时它利用第三方金融,分级仓储配送,它在中间有大数据,做合理配送,所以整个汽配流通效率是提升的。


当然还有上文中我们提过的汽配连锁平台,目前大家达成的共识就是运营模式采用中心仓+省仓+前置仓,中心仓向省仓补货,省仓向前置仓调货,前置仓辐射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维修门店,让响应速度最大化。当然,易损件适合做自营,而全车件则是可以从各个渠道按需调货。


02


商户更注重仓储化转型方向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汽配是属于流通服务行业,所以仓储和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从汽配城这一端来看,越来越的商户已经不在纠结于某一个易损件的代理资格,更多地是转向了“仓配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从汽配圈的走访来看,做得好的、规模比较大的商户已经直接舍弃店面搬到了仓库,在仓库里面进行发货,相当于从“店面生意”转型到“仓储生意”。


大家都知道,目前汽配行业正在接受互联网的数字化“洗礼”,而在电商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仓配一体化更算得上一种刚需,就是因为它能在这个相对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做到降本增效。


随着这些汽配城里的商户业务快速发展,其对仓库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即便增加人手,依旧没有解决库位乱、库存不精准的问题,引发错发、漏发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要支付昂贵的管理费用。


然而,互联网信息化开始逐步帮助个体商户解决这个问题,商户不再依托汽配城统一的仓储体系,而是完全可以自立门户,借助一些大型连锁平台的系统对仓库方面开展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195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