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后,中方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了“代办级”,同时也降低了两国贸易关系。之后,立陶宛企业家协会和英国路透社还对外表示,中方已要求在华德国汽车巨头们做出选择,若选择中国市场,就弃用立陶宛代工厂生产的汽车配件,这样的“选择题”可能还会扩大到其他在华跨国企业,这样一来,立陶宛有点不知所措了。而最近,在汽车配件后,立陶宛啤酒商也开始卖惨了,称其订单被中方买家取消,希望欧盟能替自己出面。
据环球网12月20日的报道,在敏感的台海问题上挑衅,并被中国“制裁”之后,立陶宛近日开始卖惨,该国啤酒商对媒体表示,此前中国买家曾经订购了一批立陶宛啤酒,但随着两国关系渐行渐远,目前这批订单已经被中方取消了,使得立方啤酒商一次性就损失了50万欧元。
对于立陶宛方面“可怜兮兮”的样子,有网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立方不是刚刚从美国手里拿到了6亿美元的“反华”奖赏嘛,不用在这里装可怜”。还有网友就指出,“立陶宛又想赚中国的钱,又想砸中国的锅,自己作孽能怪谁?”
今年早些时候,立陶宛不顾中方的严厉警告,执意发展与台方的所谓“官方关系”,批准台方在其境内设立以台湾为名的“办事处”,此举严重践踏了全球一致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也完全违背了中立建交时签署的一系列外交文件。最初,中国对于立陶宛仅仅是外交和口头警告,宣布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停止了一切中立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算是给立当局一个“当头棒喝”。
在11月中旬,立陶宛悍然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代表处”之后,中国开始采取实质惩罚措施,包括将两国关系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就在立陶宛方面认为,山高皇帝远,中国没有办法整治自己的时候,一系列坏消息传来,先是立方出口商在中国海关清关时遇到了麻烦,中国海关系统内,压根就没有立陶宛这个国家,导致大量立陶宛的商品无法卸货,面临巨额损失。后来,虽然中国海关恢复了立陶宛的“名分”,但显然还有很多手段没有使用。
最近就有消息称,中国已经对本国与外国企业做出了“指示”,要各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和立陶宛之间做出选择,想进入中国市场,其产品就不得使用来自立陶宛的零部件或者原材料,路透社称,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大陆集团就接到了这样的要求,但后者对此拒绝评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其潜在的规模甚至超过了美国,谁也不愿意错过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而立陶宛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国,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事实上,对于立陶宛挑衅中国一事,欧盟内部也是怨声载道,因为立陶宛动则以欧盟成员的身份绑架欧盟一起反华,让欧盟答应不是,不答应也不是。不答应就会破坏欧盟的内部团结,可能导致欧盟分裂;答应反华,就会严重损害中欧关系,自己承担损失不说,白白便宜了美国,还加深了欧盟对于美国的依赖性。
所以,此前就有德国媒体怒批立陶宛人愚蠢,自己蠢就算了,还要连累自己的盟友,这么做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因此,从表面上来看,中国似乎没能把立陶宛怎么样,其实后者早已遭受了一万点暴击,美国也压根不顾立陶宛的利益,在制裁白俄钾肥时直接误伤立陶宛,差点导致该国外长、交通部长辞职,甚至政府倒台,虽然事件最后找到了“替罪羊”,但与美方的“裂痕”已经显现。可见,立陶宛这个小鬼如今已经是受到了中欧美三面夹击,备受煎熬,但这也怨不了谁,完全是它“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