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技术水平特点(附报告目录)

   2021-08-30 63830
导读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技术水平特点(附报告目录)1、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1)国际化竞争格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整车厂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为了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全球化采购已成为重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及技术水平特点(附报告目录)

1、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

(1)国际化竞争格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整车厂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为了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逐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全球化采购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从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来看,以美国、欧洲、日本为主导的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占据着先发优势,也拥有着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与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制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制造水平已有长足的进步,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预测报告》

(2)多层次的供应商体系

在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生产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形成了整车厂、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的多层次分工。分工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产业链结构。整车厂处于产业链顶端,一级供应商通常向整车厂商供应集成化、模块化、系统化的总成产品。出于产品安全等多方面考虑,整车厂对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考核周期长、更换风险高,双方确立合作关系后整车厂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在产业分工的背景下,二级零部件供应商通过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向整车厂供应汽车零部件。而二级供应商再逐级向下级供应商采购,从而形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条。随着供应层级逐步向下,该层级内供应商家数不断增多,行业集中度越低、竞争程度越高。

2、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调研整理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自我摸索、吸收引进和自主研发阶段。在自我摸索阶段,受限于落后的技术水平,当时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产品应用车型较为局限,主要是用于本厂汽车的整车配套,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吸收引进阶段,随着我国正式加入 WTO,全球知名整车厂商纷纷在华投资建厂,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也随之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与国外先进厂商合作,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提升了自身的产品技术开发水平。在自主研发阶段,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开始将产品技术开发的重点由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转向研究符合发展趋势的产品技术,以形成自身的产品技术优势。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通过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及合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持续加大重点技术攻关与创新创造体系建设。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整体管理能力、创新、创造、创意能力大幅提高,一方面,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快自主平台研发建设,以企业研发中心为载体,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开发设计流程,并完善了生产管理、采购流程、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了对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的创意、创新、创造能力,提升了与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及整车厂商同步开发能力。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高度重技术设备的改造升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不断的引进先进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设备。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与产品创新、创造、创意能力的全面升级。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部分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部分产品在工作性能、使用寿命和使用舒适度上与国外产品仍然存在差距,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处于由吸收引进消化阶段向自主研发阶段推进的过程中。

未来我国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提高零部件的质量检测标准,改善生产工艺,加强零部件工作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其次是研发生产零部件的新兴复合材料,同时要推动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进度,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目录

第1 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综述

1.1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概述

1.1.1 行业定义

1.1.2 行业分类

1.2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

1.2.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监管体制

(2)行业相关政策及规划汇总

(3)行业相关政策及规划解读

(4)政策环境对行业影响

1.2.2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国际宏观经济预测

(3)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经济环境对行业影响

1.2.3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城市化水平提高

(2)汽车文化逐渐形成

(3)社会环境对行业影响

1.2.4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2)行业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及获得情况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1638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