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笔者从库存和配送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解决当下汽配商在库存管理上遇到的困境。(文章回顾:万字拆解汽配终局之战:库存仓储之殇)
本文,笔者将结合汽配城城配从诞生、兴盛到乱象丛生的历程,讲述物流商为何频频“跑路”?
01、汽配城城配雏形诞生
笔者2008年创业做汽配的时候,汽配城物流公司屈指可数,也没有城配概念,就那十几家物流公司,几乎每个区县都去,近点郊县明日达,远点郊县甚至要隔日达。
但是生意是真的好,天天爆仓,那时候晚上发个货排几十分钟队很正常,还要跟收发货师傅套套关系,叮嘱一些贵重物品区别对待下,当地最大的一家物流公司据说一年代收金额逾十亿。
市区配送完全靠摩的以及个体面包车,那时候汽配城方兴未艾,可以说终日人声鼎沸,车辆川流不息。这些摩的师傅都聚集在汽配城附近的立交桥下,少说百十号人,场面很热闹。汽配商都有一些关系比较好信得过的摩的小哥合作,笔者也跟他们交流过,他们月收入基本在6000元到8000元,在那个年代还是不错的,毕竟当时房价也就三四千一平米。
违章在那会儿查的也不严,一辆摩托车,一根绳子,车门、机盖、保险杠、轮胎……什么都能送。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堆移动的配件,人就仿佛埋在货里。
在我印象中,2011年后违章越查越严,经常给我送货的小哥就拒绝拉保险杠了,因为逮住一次罚200元,还得接受交警半天教育。
于是有的摩的师傅就买了长安车,件少用摩的,件多(尤其事故件)就用面包车,也没固定线路,我们说去那儿,谈个价钱,他们就去那儿。
有意思的情况出现在2012-2013年,随着汽配城配件商开始拉帮结派搞联盟,这些摩的也自发组织了大大小小团队,甚至还印发名片找配件商谈合作,以前很有职业道德的摩的,哪怕一件货都要送给客户,后来演变成在立交桥下面,贩卖配件。
“江北谁走?有两件。”
“代收多少?”
“有一件着急要去江南,谁走?”
运费由他们潜规则谈分成。这个时候觉悟高的已经买车了,司机开始走固定线路了(以前是配件商让送哪儿就去那儿)。
汽配城城配雏形也就出现了。
02、城配兴盛背后的乱象
那时候,他们基本以家庭为单位,老公、小舅子送货,老婆开单,小姨子、父母就帮衬收货。在汽配城边角开阔的地方摆个桌子就这么干起来了。
因为平时大家也熟,再一个他们线路固定,代收货款也拿的快,至于工商手续正规不正规就没人关心了。后来逐步有人开始切郊县专线了,抢传统区县物流的生意。
因为门槛低,又是现金流水,好多行业外的也进入了。线路越来越多,慢慢的这些人聚焦到一起,形成了汽配城物流市场,笔者所在城市2008年那会儿只有十几家物流,到2017年就多达117家物流。
而传统老牌汽配物流却逐渐湮没了,因为这些新的物流崛起,早期代收代付时间只需三五天,而传统物流要一个月内,自然发货的人越来越少。
笔者早期创业去郊县跑业务,那时候区县城市普遍规模小,到目的地后,谈一辆摩的,载着笔者转县城修理厂,一天下来仅花费100元左右,也就三四十家修理厂快修店;当然也有大的区县需要打车或者开车在当地待几天,那时候洗美和快保、综修区分很明显。
车辆井喷式爆发感觉在2012-2013年,随着城市扩张,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2008-2009年那会,30-40家汽修店的县城到2012-2013年后基本能达到100-150家,经济好的区县可以达到300-800家,甚至一些经济强镇维修店都能有几十家。这时候给区县专线物流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尤其主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
众多维修门店犹如一夜春风后的小草直接野蛮生长。城配更是犹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好的线路有四五家竞争,发车班次从2小时一班到一小时一班,再到半小时一班。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陌生人跑到门店推销他们线路,期望多合作,还再三强调他们代收有多么快,甚至有的物流直接搬现金放在代收点发放。
本以为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结果风向突变,从2014-201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频频爆发物流卷款跑路事件,而且金额还不小,多则上千万,少则上百万。
03、物流商为何频频“跑路”?
▲源自网络
这23个城市物流供应商中,不乏有经营10年之久的物流商户,卷款规模更是高达上千万。这类经营时间长,在大多数供应商眼中的老牌物流、熟人、10年的诚信经营商,反而做出了“一鸣惊人”举动。“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王八蛋黄鹤老板吃喝嫖赌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这个段子似乎成了那个时代的背景。
其实雪崩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段时间汽配城没有哪一家不是受害者,唯一能嘚瑟的就是,当我损失几百块,而你损失几万块,我能幸灾乐祸,自得其乐半天。笔者细算了下,各种物流跑路,自己的损失累计也有两三万。
每个城市物流几乎年年“跑路”,损失的是经营商户辛苦的血汗钱,更加影响了配件市场的诚信经营大环境,经营商户不免人人自危。
这一切都要从商户们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赖以维系的“代收货款”说起:货运成本上升,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中小物流公司选择让利运费和代收货款手续费等方式争夺客户,结果却陷入了悲剧的泥潭;不排除某些物流老板想要利用经手的货款打时间差谋求新的利润,结果赔得血本无归。资金链断了,多数人没有偿还的能力,“跑路”就变成了上策,哪管什么诚信。
物流商为什么会频频“跑路”?人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