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走向世界舞台。中国不再是全球体系中的补充,“中国智造”正在被全球认可。作为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迈上3000万辆台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向好、产业向新,背后蕴含何种发展密码?于企业而言,创新突破从何而来?换道超车又将去往何处?
7月15日,凤凰网&顶级商学院年度研学之旅首站,走进先进制造代表比亚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凤凰网财经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雅羿带领人大商学院EMBA学员深入比亚迪总部考察交流,通过试乘、试驾以及座谈会,讲述城市与公司如何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故事,探寻比亚迪发展密码。比亚迪仰望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胡晓庆、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助理罗昊等公司管理层进行了热情地接待。
(座谈会现场)
在座谈会现场,与会嘉宾就企业与城市发展关系、汽车产业创新、品牌建设、全球化出海策略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让与会者感受到了技术创新的澎湃动力,领悟到全球化战略背后的深邃智慧。
“伟大公司与伟大城市,如何双向奔赴?”
城市与企业向来是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乘着电动化和智能化“东风”的强势崛起,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之都。
在提到城市与企业发展关系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指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家,还要有伟大的城市。一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可以给企业创造很高的价值,而一家核心大企业在这个地区的创新中又会发挥引导性、整合性的作用。唐杰指出,如果没有核心大企业,一个地区的发展肯定有问题,当然,只有大企业肯定也是不行的,任何地方的发展都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
“在深圳崛起了比亚迪,崛起了7000家企业。在深圳崛起了整车到零部件的技术体系,这支撑了深圳成为了世界第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为什么有的城市能实现发展?唐杰认为,城市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将大企业和小企业形成良好的生态。从比亚迪的故事,能看到一个良好生态的建立。当从电动化走向智能化,比亚迪为深圳释放了更多产业合作和扩张的机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高质量发展与新结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珏则强调,深圳的电动汽车崛起与电子信息技术跨界扩散有密切的联系,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产能与技术向汽车电子产业的扩展,形成了电动汽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