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制造业优等生抢抓新能源车机遇

   2022-12-15 中国经济周刊​63110
导读

2022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北京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产销连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产

 

 

2022年第2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北京报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产销连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跨界融合的关键交汇点,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加上对于上下游产业的强劲拉动作用,吸引全国各个省份都在积极布局,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新发了各类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推动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在研发、推广使用等方面发展。其中,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经济大省(市)不仅明确提出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产值等目标,还不约而同强调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目标明确,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大省无一不是汽车强省,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等制造业"优等生"已经占得先机。面向未来,他们更是不约而同地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视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根据《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上海要实现产业规模国内领先,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同为传统汽车制造大省的广东在《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汽车产量超过43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比重超过16%。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超过15万个。


与广东60万辆的目标一样,浙江在《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模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动力电池与管理、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热管理系统、车身轻量化材料等优势零部件领域持续做强,形成关键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


同为长三角经济大省的江苏在《江苏省"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江苏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C-V2X车路协同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充换电、智能路网、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完善的网络化体系。


此外,根据《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福建规划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材料先进制造业中心、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20万辆,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全省新能源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超过400GWh,全产业链产值超过6000亿元,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率居全国前列。


而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在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较早提出了"两步走"目标。《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提出,到2022年,山东省建成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聊城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到2028年,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实现由低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向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强省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


今年4月份,山东又发布了"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六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打造。


各具特色,差异化协同发展


仅统计上述6个经济大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规划产能就将超过360万辆。而除了这6个经济大省外,其他省区市也在争相上马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有券商研报统计,国内新能源汽车远期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如果这些规划最终都能落地,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汽车及装备制造企业潍柴动力(000338.SZ)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潍柴集团董事长兼CEO谭旭光也曾警告称,如果新能源整车,特别是乘用车出现"一窝蜂"上,无序竞争,很可能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


各个省份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同时又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导致产能过剩?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就给出了解决方案:统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引导各地差异化协同发展。具体包括,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重点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


事实上,目前全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福建等各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其中,长三角以上海和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为重点,密集布局了特斯拉、上汽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群。此外,上海和江苏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具有优势,2016年6月,我国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区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开园;2018年3月,上海又颁发三张用于"自动驾驶"的开放道路测试牌照给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自动驾驶牌照的城市。江苏则获批国家首个车联网先导区,并涌现出中电莱斯、中汽创智、领行科技等一批领军企业。


浙江则依托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快速转型的吉利以及近年来快速崛起的造车新势力合众、零跑等企业,在整车和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上做出布局,将汽车零配件的传统优势转化为一条相对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珠三角以广东的广州、惠州、佛山和深圳等城市为核心,不仅布局了埃安、蔚来、小鹏、比亚迪等汽车产业群,而且有亿纬锂能、新宙邦、星源材质等10多家新能源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总部集聚。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之一,广东已形成双核引领、创新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福建是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的大本营。近10年来,福建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从基本处于空白,发展成以宁德时代为龙头、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形成涵盖动力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及隔膜、电解液等环节的全产业链。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125GWh,增长155%,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2%,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2%,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2025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