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能力孕育零部件巨头。全球前 20 汽车零部件 2020 年收入均超百亿美元,主要 因为其具备汽车零部件平台化能力。全球前 20 的汽车零部件厂商 2020 年收入体量均超 100 亿美元,其中博 世、电装收入超 400 亿美元,采埃孚、麦格纳和爱信精机收入超 300 亿美元。国内汽车 零部件相较于全球零部件巨头在收入体量上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产品配套品类的差异 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全球零部件巨头普遍都是能供应多个模块的平台化企业。
平台化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种类广泛,涵盖汽车各个模块。从全球前 10 的汽车零部件 厂商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来看,博世、电装、采埃孚、麦格纳、大陆等汽车零部件平台型 企业涉及的汽车零部件总成系统范围较广。以麦格纳为例,生产零部件总成从汽车内饰 系统、座椅系统、车照明总成、底盘、外饰再到汽车动力总成,几乎涵盖了一辆汽车所 有的零部件模块。每一零部件模块又包含几十乃至上百种的细分零部件,例如汽车的前 照明系统中就包含了 LED 前照灯、卤素前照灯、投影前照灯等。
平台化零部件企业并非一蹴而就,北美零部件企业产品拓展发生在上世纪 80、90 年代。 全球零部件发展中是否也经历过由小变大,由单一品类到多品类的阶段?我们研究发现, 诸如麦格纳、李尔等平台化零部件企业并非是从一开始就生产如此众多汽车零部件的, 如:刚进入 80 年代的麦格纳仅生产汽车冲压部件和发动机附件、李尔仅生产汽车座椅 的金属架、采埃孚仅生产汽车变速箱以及转向系统、江森自控尚未进入汽车座椅领域。 而到了 80、90 年代,诸多厂商都通过积极的产品品类拓展在一个甚至多个汽车零部件 系统达成了平台化的生产力。
复盘 70-90 年代美国三大车企:面对转型压力, 效率驱动零部件外包
遭遇下行:70-90 年代,行业进入成熟期,竞争加剧
1970 年代中期,美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从美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呈现出 了明显的产业生命周期特征,1900-1930 年代为美国汽车行业的萌芽期,这段时期美国 汽车千人保有量 10 年 CAGR 分别为 46.68%、32.84%、9.62%;1930-1980 年代为成 长期,千人保有量 10 年 CAGR 分别为 1.23%、2.80%、2.40%、2.88%、2.68%;1980 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成熟期,千人保有量 10 年 CAGR 开始下降到 1%以下。从销量端来 看,1970 年代开始,美国汽车销量增速开始停滞,销量在 1000 万与 1800 万台间反复 波动。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进入成熟期的行业竞争重心将从创新转向成本, 玩家将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整合、进行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以巩固自身市场地位。
转型压力:消费者偏好两次转向,带来开发挑战
第一次转向:偏好转向小型汽车,三巨头市场份额下降
北美汽车消费者偏好转向小型汽车,日系、欧系车企快速进入市场,北美三巨头市场份 额受到明显冲击。19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除了由于宏观经 济增长衰退带来购车需求的减少以外,对美国汽车消费者的偏好也产生了相应影响,消费者开始偏好廉价而省油的小型汽车。欧洲、日本厂商生产的小型汽车在美国取得了成 功。而过去一直生产大型、豪华车型的底特律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则在这 个阶段经历了市占率的下滑,后三巨头均推出自身小型车产品,但是未能保持其原有的 市场地位,1980 年,底特律三巨头市场份额占比首次下跌到了 80%以下,欧洲与日本 厂商获取了将近 20%的市场份额。
第二次转向:偏好转向轻型卡车,三巨头成功捍卫市场份额
原油价格持续走低,消费者偏好转向轻型卡车。自 80 年代中期以来,持续处于低位的 原油价格刺激了美国消费者对汽车需求的回暖同时,美国消费者的车型偏好再一次发生 了变化,美国消费者开始更加偏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轻型卡车(SUV、皮卡、小型货车), 这类车型空间更大更舒适的同时,具备载货功能。1985 年到 1995 年间,轻卡车型占比 从 25%上升至 40%,轻型卡车迅速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
在第二次消费者偏好转向中,底特律三巨头选择迅速转向轻型卡车生产。主要原因为: (1)消费者的偏好已经转向轻型卡车;(2)过去抢占底特律三巨头汽车市场份额的日 本厂商并没有在轻型卡车领域有类似产品推出;(3)美国燃油政策对于轻卡更为宽松,即使在 80 年代后期,轻卡实质上已经在发挥乘用车的作用,但是轻卡的 CAFE 要求仍 然低于乘用车的 CAFE;(4)生产轻型卡车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生产轻型卡车所能 获得的单车附加值高于生产中型与小型汽车所能获得的单车附加值。
底特律三巨头转向轻型卡车生产,成功捍卫市场份额。基于消费者偏好、经济性等理由, 底特律三巨头于 80 年代后期调整其产品组合,转向轻型卡车生产,从 1985 年以来通 用、福特新推出的车型情况来看,SUV、商用车(皮卡、小型货车)的占比高于乘用车。 以通用为例,90 年代通用汽车推出的 15 款首次生产车型中,大部分为轻卡车型。通过 转向轻卡生产,底特律三巨头成功在 80 年代后期以及 90 年代将自身的市场份额稳定 在了 70%以上。
对比两次消费者偏好转向,底特律三巨头在第二次抓住市场特征,成功捍卫份额,证明 当行业发生变化时,车企需要具备更快的反应能力,也因此在 80 年代后期,效率成为 车企关注的核心,一些零部件逐渐开始被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