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生态圈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多项措施保增长:工信部预计新能源汽车今年将保持高速发展

   2022-04-19 21世纪经济报道63380
导读

尽快研究明确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换电模式试点工作;推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 报道“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累计推广1033万辆,突破了一千万辆的大关,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

 

 

尽快研究明确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换电模式试点工作;推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 报道“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累计推广1033万辆,突破了一千万辆的大关,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综合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到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预计今年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新能源汽车今年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罗俊杰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了一种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在“加速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一季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了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幅度超过了2019年的全年水平。现在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9.3%,同比增长11.4个百分点,较2021年全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


二是中国品牌蓬勃发展。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均增长1.5倍,高于市场整体的增速。在乘用车总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达到了75.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三是新技术新模式加速应用。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带动和有关政策支持下,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3.9倍,换电模式的车型累计产量接近4万辆,同比增长了82%。


四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49.2万台,同比增长3.6倍,其中公共桩有8.5万台,私人桩40.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5倍;建成换电站有154座,同比增长1.6倍。


“综合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预计判断今年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罗俊杰表示。


业内对于新能源的走势也保持乐观预测,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的规模,在全球的引领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仍保持550万辆的销量预测。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在终端新能源需求持续高增的背景下,随着供给端汽车芯片供应的逐步缓解,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重磅车型的陆续推出,以及智能化背景下新能源驾驶体验感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望达到550万辆,继续保持50%以上增长。


不过,对于整体汽车市场的走势,业内普遍认为压力较大。中汽协认为展望全年形势,受宏观经济影响,汽车行业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崔东树坦言,“今年4月份到二季度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尤其4月份车市产销压力可能很大。我们此前预计上海疫情或将对全国汽车业带来超过15%-20%的减产损失,但近两周的观察来看,影响达到40%,损失持续加大,全年销量面临严峻调整压力。”


他表示,对于全年市场销量,目前还不敢做出太多新的预测,因为传统燃油车的走势低于预期,今年燃油乘用车零售可能出现严重的低迷,导致整个车市零售出现一个零增长现象。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长春、上海正推动复工复产,利好汽零产业链估值修复。目前一汽在长春5大主机厂全部复工,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一汽丰越实现整车下线,一汽奔腾、一汽解放完成生产线调试,已启动生产。上海方面,上海经信委发布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其中获批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98家,考虑到开始复产到产能比较充分释放仍需较长时间,投资者应对4月产销进行保守预期。研报指出,优秀的公司有望通过优秀的复工复产管控和优异的品控,在疫情结束后进行订单回补,从而实现业绩和估值修复。但整个过程仍依赖于疫情能否得到全面控制。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pstq.com/news/show-1733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广州动安汽车压缩机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648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