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因私接电源给自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导致车辆短路自燃并祸及旁车的消息,让张先生本就悬着的心更加提了起来。
他居住在闵行区森安苑小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小区充电设施配备不足,一直以来都存在“飞线充电”的乱象。最近,他发现除了非机动车,不少新能源汽车也从楼上拉线充电,“都是露天的插线板,万一出现短路,安全隐患不小,是不是要加大管理力度?”出于担忧,他随即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民声直通车”留言求助。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关于“新能源车飞线充电”的投诉数量不少,不少市民在投诉中称,该情况均向物业、居委等社区管理者反映过,但都无疾而终。按理说,新能源车充电都需要配备专业的充电设施,车主们是如何“飞线充电”的呢?相关的管理措施又为何迟迟没有推进?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汽车“飞线充电”开始冒头
3月19日16时30分前后,记者来到闵行区普乐路665弄。沿着主干道往里走,可以看到楼宇两侧的“飞线”不在少数,有的插线板已经接上了非机动车的充电线,有的插线板还未使用,裹着塑料袋或隐藏在草丛里、或径直放在楼门前的草地上。由于尚未到下班时间,返回小区的车辆数量不多,张先生所说的汽车充电现象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