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汽车冷启动时,发动机的磨损量是最大的?老司机说给你听
如今对于热车这个概念,在国内也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温度在零下好几度,甚至到了零下十几度的时候,车子也是处于僵硬状态的,而且无论是水温还是机油,也都还没有到位,一旦打火就走,个人感觉这还是对车子有害的。
汽车发动机磨损最大的状态,就是在冷车和高转速的状态下,如今我们的汽车,大多数也都是采用的是飞溅式的润滑,当汽车在室外停了一个晚上的时候,机油也基本上都流回到了油底壳,所以说在冷启动的那一个瞬间,发动机的气缸和活塞环之间,往往就不能建立起足够的油膜来进行润滑了。
而且温度越低,机油的流动性相对来说就会越差,达到摩擦面足够润滑效果的时间也就会相对地更长,所以说在冬季,车子冷启动以后尽量不要马上就高速地来行驶。对于汽车的发动机来说,正常的运转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的,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不利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和性能的发挥。
正常的工作温度就是在90℃,但是其实就现在的车子而言,热车也并不是一种硬性的需求了。那么,冬季需要来原地热车吗?答案当然是不需要了。曾经在化油器时代的汽车,在冬季还是需要热车的,而且在冷启动的时候,还需要拉风门。对于现在很多的司机,也可能都没有见过这个开关。
因为化油器时代的汽车,是通过机械结构,来将油气混合以后送入气缸内燃烧的。当汽车的怠速在10秒以后,发动机的各个部位基本上都已经有润滑油了,那么机油的压力就已经建立了。如果说长时间的热车,不仅是会让发动机的水温升温过慢,不能及时达到工作的温度,而且怠速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还有变速箱也是需要暖机才能用的。
而原地热车也暖不了变速箱。也就是说原地的热车时间过长,反而会对车有所损害。冬天尽量避免经常地短距离行车,有些朋友的单位离家不远,走两步就能到的非要开车,等到了目的地水温都还没有上来,经常这样用车的话,发动机的磨损肯定也会高一些的。
如果说经常在寒冷的地方用车,也可以考虑使用粘度比较低一些的机油或者是合成、半合成的机油,都可以更好的起到减少发动机的磨损,降低了积碳的保护作用。在汽车长时间的停驶以后,发动机内部的机油基本都回流到了油底壳中,发动机摩擦副表面的油膜基本被破坏。
在启动的瞬间,摩擦副已经产生了相对的运动,而机油泵还没有及时地将机油送到摩擦副的表面,这时候在摩擦副的表面就产生了干摩擦,所以说发动机在冷启动的瞬间的磨损量是最大的。热车在以前化油器的时代确实也是必要的。
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车子都是电喷,供油的方式和化油器是不一样的,但是热车还是有必要的。不过没有必要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热车热个三五分钟的。再来说汽车的热车,这也主要是使发动机的润滑油达到了最佳的润滑效果,自动波箱的油达到了工作的压力。
因为在冷启动的时候,曲轴转速瞬间急升,机油还来不及输送到轴瓦的位置,就会很容易造成轴瓦的损伤,缩短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增大了发动机的噪声。如果说冷启动即走,那么自动变速箱蓄压器的压力就会不足,冲击也大,离合器片就会消耗的快。
所以,热车是保证了车辆的运转,不会对汽车的各个部件造成了伤害。但是热车过程的长短,还是要根据汽车的品质、季节而定的,在热车以后,只要是汽车运转平顺了,震动或者是颤动消失了,那么就可以缓慢起步了。